深度剖析痛风,看了你就明白痛风要怎么治!
- 关节知识
- 2021-03-25
- 76
有些人可能遇到过下面这种事情:酒足饭饱后,安然入睡 ,半夜三更,突然脚趾关节剧烈痛起来,像在被什么猛兽啃咬或撕扯 ,痛得就想把脚跺掉了事。匆忙到医院看急诊,才知道竟是遭遇了“痛风”。
01
痛风到底是什么?
嘌呤代谢紊乱、饮食——尿酸飙升——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炎症反应(红肿热痛)——痛风
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与糖尿病 、高血压等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就是:“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环境因素扣动扳机 。”也就是说痛风形成的根源在于嘌呤代谢紊乱。所以只有将嘌呤代谢紊乱调理过来 ,痛风才能不再复发。
02
那嘌呤到底是什么呢?
人体是由一个个细胞堆积而成,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新陈代谢 。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当细胞被破坏时,细胞核中的核酸会释放出来。核酸经过氧化分解 ,就形成了嘌呤 。尿酸就是嘌呤在体内氧化代谢的产物。。
有病友可能会问,既然血尿酸的上限是 420 μmol/L,为什么不是控制到 420 μmol/L 就可以了,而是要在 360 μmol/L 以下呢?因为血尿酸降至 420 μmol/L 左右时 ,仅能减慢尿酸盐晶体持续沉积的速度,不能逆转病程 。把血尿酸控制在 360 μmol/L,就可保持血尿酸在尿酸盐晶体的溶解度以下 ,促使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尿酸盐晶体溶解。
有朋友有这样的疑问:嘌呤代谢是怎么紊乱的呢?
知道嘌呤的来源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有的痛风朋友仅仅通过控制饮食来当成治疗痛风的关键,那就进入了一个认识误区!
所有的病症都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痛风也不例外!
痛风的第一个时期:急性发作期
1、多数患者发作前期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 、全身不适 ,或者关节刺痛等情况 。
2、大多患者常常是在深夜因关节剧痛而惊醒,疼痛逐渐加剧,在12小时内达到疼痛的高峰。像撕裂样、刀割样或者咬噬一样疼 ,难以忍受。
3 、关节发病处红、肿、热 、痛,在数天或者2周内自行缓解。先是单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居多 ,并逐步发展到足背、足跟、踝 、膝、腕和肘关节 。
痛风的第二个时期:间歇性发作
1、初次痛风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只是一般会留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 、刺痒等。
2、进入无症状间歇期历时几个月后复发 ,多数患者一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发病关节越来越多,疼痛、肿热时间越来越长 。
3 、发病部位从下肢到上肢、从远端小关节到大关节发展 ,包括指、腕肘。肩 、髋、胸锁等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 ,逐渐无间歇发作,表现为常年的慢性关节炎症状,常年关节肿痛。
痛风的第三个时期:痛风石病变期
1、高尿酸血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慢慢会以结晶的形式沉积于皮下 、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周围软组织 、形成痛风石 。
2、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关节周围、跟骨和髌骨 、滑膜等部位,皮下隆起大小不一的黄色赘生物、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
3、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 、关节周围软组织纤维化、引起常年的持续性关节肿痛、压痛 、畸形及功能障碍,造成残疾。
痛风的第四个时期:痛风肾脏病变
1、尿酸盐沉积在肾间质 ,会导致慢性肾小管间歇性肾炎,引起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频多、低比重尿 、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尿等 。晚期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
2、尿酸结晶在泌尿系统沉积极易形成尿路结石 ,在痛风患者中发生率在20%以上,在痛风关节炎发作前就可能形成尿路结石,严重堵塞尿路 ,引起肾绞痛 、血尿、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肾盂扩张和积水。
3 、大量尿酸沉积于肾小管等处,可造成急性尿路阻塞,引发尿酸性肾病 ,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
以上就是痛风的四个发展阶段 ,病情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所以痛风患者一定要及早检查,及早治疗。并且一定要认识到:痛风不能自愈,越拖越严重!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能从根源上将嘌呤代谢紊乱调理过来的产品 ,一步到位,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