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之骶髂关节
- 关节知识
- 2021-04-02
- 108
瑜伽练习之骶髂关节
前面我们讲了骶髂关节的结构功能,对骶髂关节功能解剖不了解的可以看以前的文章和视频 ,由于骶髂关节关节面的形态凹凸不平相互咬合,再加上周围很多强而有力的韧带固定,所以是一个稳定性好而活动度很小的关节 ,属于微动关节。
骶髂关节的运动A
骶髂关节的运动B
一 般关节活动的越少,出问题的机率也越小,所以骶髂关节相比于身体其它关节问题少的多 。普通人或孕产妇可能偶尔发生 ,瑜伽练习者不当的练习导致比较常见,在处理腰腿痛问题的时候要考虑这个因素。
原因:
1 、外伤-因素,如踢东西过分用力或突然跌倒臀部着地、前屈负重扭伤等因素导致。
2、孕期或产后因为激素作用使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变差 ,再加上过度活动等因素致使关节受伤 。
3 、不当的瑜伽练习。我们知道骨盆是由一块骶骨和两块髋骨构成,骨与骨之间的活动度极小,在瑜伽练习过程中基本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的 ,容易使骶髂关节受伤的因素大多是练习中骶骨和髂骨的活动方向不一致,错误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骶骨向后髂骨向前,如瑜伽中的后弯类练习 ,比如新月式,很多人在做这个练习时臀部肌肉是放松的,脊柱后弯时骨盆是前倾的 ,这样就使骶骨在向后时髂骨是向前旋的,这就增加了骶髂关节的压力。正确的练习方式是臀肌收紧骨盆后倾使骶骨和髂骨的运动方向一致 。
错误练习,练习时髂骨关节压力增加
正确练习 ,骶骨髂骨旋转方向一致
另一种错误是相反的,大多见于瑜伽中前屈类体式,如单腿背伸展式,有一些大腿后侧腘绳肌僵硬的练习者在做直腿前屈类体式时骨盆前屈时会受限 ,很多人就会通过脊柱的前屈拱背来代偿,这时候就形成了骶骨向前而髂骨相对向后旋两个反方向的力,致使关节的压力增加。正确的练习方式是只用髋关节前屈 ,避免脊柱前屈拱背代偿。
错误练习,骶骨髂骨旋转方向相反
正确练习,骶骨髂骨旋转方向一致
问题表现:
骶髂关节位置疼痛不适 ,位置较深且为钝痛,具体痛点难以描述,有的与活动有关 ,如瑜伽练习者如果髂骨向前错位那么在做直腿前屈类动作时疼痛会加重。如果髂骨向后错位那么在做后弯类动作可能疼痛会加重 。严重了疼痛可能向臀部或大腿后侧传导,类似腰椎间盘突出或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有的可能会现盆腔功能紊乱 ,还有些耻骨联合分离疼痛也与此有关。
体征检查:
1、被检查者站立或俯卧,检查者双手拇指触摸其髂后上棘与髂后上棘,看有无高低。
髂前上棘检查
髂后上棘检查
2、4字试验,被检查者仰卧 ,一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弯曲腿踝放于伸直腿的膝关节上方,像一个数字4 ,检查者一手按于弯曲腿膝部一手按于另一侧的髂前上棘,稍微加压用力看是否有疼痛 。
4字试验
3 、被检查者直立,一手放于同侧臀部并沿大腿后侧下滑 ,躯干同时侧曲,看同侧骶髂关节是否有疼痛。
挤压试验
4、被检查者站立,检查者在其身后 ,一手大拇指按于髂后上棘,另一手大拇指按于同水平骶骨,让被检查者做前屈和后伸动作 ,看做动作时骶骨和髂骨的活动度及是否有疼痛出现。
髂后上棘前屈检查
髂后上棘后伸检查
5、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用大拇指按于其耻骨上支上方,看是否有错位,耻骨联合错位大多伴有骶髂关节错位 。
耻骨联合检查
瑜伽练习:
髂骨向前旋转
单双腿背伸展
站立侧前伸展
睡天鹅式
仰卧抱腿式
仰卧束角式
髂骨向后旋转
新月式
蝗虫式
骆驼式
弓式
束角式
手法调整:
髂骨向前旋转
被调整者仰卧于垫子上 ,错位侧的腿屈膝屈髋,另一腿伸直,操作者一手抓住弯曲腿的脚踝一手按住膝关节 ,慢慢把弯曲腿向对侧季肋部按压,按压到最大程度后再施加一个寸劲,调整成功一般会听到响声。
髂骨向后旋转
被调整者俯卧于垫子上 ,操作者一手掌根推住错位侧的髂后上棘,一手拉住同侧腿的膝关节上方,慢慢牵拉到最大程度后施加一个寸劲 ,听到响声说明调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