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纯阳”中药,被誉为“补火助阳”,还能温经通络,除湿散寒
- 氨糖软骨素作用
- 2021-04-01
- 76
有一味助阳气的“纯阳 ”中药,能调理各种阳虚症状 ,被历代医家誉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它还能温经通络、除湿散寒 ,它就是中药材附子。
中药附子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是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经过炮制后而来的 。
根据记载,中药附子的五味属辛,四气属热 ,属于“辛热纯阳”的药材,归心经 、肾经以及脾经,有“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散寒通络 ”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附子属于有毒的中药材之一,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以及严格按照医师的医嘱方能减少毒副作用。
根据中药附子的药性 ,它能用于阳气暴脱证、各种阳虚的症状、寒邪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具体可以分为3类 。
1.中药附子用于阳气暴脱证。
中药附子属于“辛热纯阳”的药材,在上能提升心阳并能通经脉;在下能温肾中阳气以“补火”。附子还能聚集散失的阳气 ,是“回阳救逆”的主要药材。
中药附子可用于“阳气暴脱证 ”,其主要表现为:“大汗并且汗液冰凉,呼吸细微,四肢冰冷 ,脉象细微欲绝” 。调理此类症状可用附子配伍干姜 、甘草。
如果是阳气暴脱证又伴有元气的虚脱,表现为“大量出汗,气喘急促”者 ,需要与人参配伍。
2.中药附子调理各种阳虚症状 。
中药附子能够“补火助阳 ”,属于提升阳气的“纯阳”药材,中医把它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慢性的阳虚症 ,不论是肾脏、脾脏、心脏引起的各种阳虚症状均为适用。
肾阳虚衰可以表现为怕冷、四肢不温 、腰膝软弱、尿频、咳喘 、男子功能减退等症状,调理此类症状一般用附子为主,再配伍肉桂、熟地黄等 ,然后根据各症状的表现不同配伍佐药。
脾阳虚弱会表现出腹部冷痛、呕吐 、腹泻等症状,可用附子配伍人参、干姜、白术 。
如果是心阳衰弱,能出现心悸 、气短、心痛等症状 ,常用附子配伍人参、桂枝。
此外,如果是卫气虚弱表现出阳虚的症状,可用附子配伍黄芪 、桂枝;如果是阳虚体质,极易感冒发热 ,伴有体倦乏力、喜卧而不喜运动等症状可用附子配伍麻黄、细辛。
3.中药附子用于调理寒邪引起的关节疼痛 。
中药附子能够温经散寒,并且能除湿止痛,适用于调理因寒湿影响经络而造成的关节疼痛 ,而且全身关节均适用。
古代中医泰斗张元素说:“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并指导调理此类症状可用附子配伍白术、桂枝 、甘草同用 。
中药附子“辛热 ”,还属于有毒的中药材 ,其实用注意不外乎这2点。
1.中药附子“辛热”,能助阳气,所以凡是阴虚阳盛症状者均不可使用;因其药性有毒 ,所以孕期忌用。
2.中药附子使用不当而导致中毒者很多,其常见原因总体归为:用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未经过医生指导这三点。
是药三分毒,何况附子还被确定为有毒的中药材 ,附子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 、腹泻、流哈喇子、头晕,甚者出现四肢乃至全身麻木 、呼吸困难,更严重者出现手足抽搐、神志不清、体温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 。
针对中药附子的毒性要理性认知,中医认为甘草 、干姜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但如果发现附子中毒需要立即就医。
中药附子能通十二经脉之阳气、温一身之阳气 ,属于“辛热”的“纯阳 ”药材 。它不仅能够调各种理阳虚症状,还能温经通络、除湿散寒。但是附子有一定的毒性,使用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