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康贺登峰简介20年的类风湿是这样“搞定”的
- 关节知识
- 2021-03-31
- 7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数不少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全世界成人中的发病率约占1%~2%,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广东地区四季较为潮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北方寒冷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也较高。下面看北京国康贺登峰主任详细介绍:
北京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贺登峰主任告诉笔者:“在我们医院,因关节肿痛就诊的病人比较多,其中有较大一部分已经确诊或最后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在我们科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的占住院总人数的30-40% 。 ”
病因病机:中 、西医解释各不同
据贺主任介绍,西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 ,晚期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它的发生与感染、遗传 、内分泌、免疫、环境等方面因素有关。
而中医学则认为,正气不足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邪气入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条件 ,本虚标实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特点。肝肾脾虚为本,湿滞、瘀阻为标 。病位在骨 、关节、筋脉、肌肉。基本病机是素体本虚,气血不足 ,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若久痹不已 ,可内含于脏腑 、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 。
中医治疗:前提是“仔细辨证”
贺主任说,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管用那种治疗方法,总的原则就是要: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治疗并发症 ,阻遏病情进展,减少复发,预防畸形 ,尽可能恢复关节功能。
中医中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用药的前提是一定要仔细辨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常分为风湿热痹 、风寒湿痹、痰浊痹阻型、肝肾亏虚型等证型来用药 。如何辨证?
1 、风湿热痹:
如果关节红肿热痛 ,痛得非常厉害,而且遇到热的东西后肿痛加重,冰敷后肿痛缓解 ,关节活动不方便,病人一般有口渴、发热、舌质红等表现,就可诊断为风湿热痹 ,应该给予“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的中药方。
我们看前文的病案,这位患者关节肿痛20余年,局部皮温升高 ,有心烦 、口渴等症状,而舌质红,苔黄 ,脉滑数这些都属于热象,因此中医辨证为“风湿热痹”。痹证1号方可以清热舒筋,通络止痛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活血化瘀,二者共同使用,最终使患者关节肿痛、活动不利等症状明显缓解 ,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
2、风寒湿痹:如果关节酸痛,不红肿,不发热 ,肌肤麻木,患者手足沉重,舌苔白腻。那就要考虑是“风寒湿痹”,应该给予“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的中药方。治疗期间病人还要注意保暖,可适当地喝一些蛇酒、木瓜酒等 。
3 、痰浊痹阻:如果关节肿胀,晨僵 ,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等症状。病人一般形体教肥胖 ,常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 ,舌苔白腻。就可辨证为痰浊痹阻,可给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的中药。
4、肝肾亏虚:这种证型一般见于病程久、反复发作的病人 ,局部关节可见严重变形,屈伸不利,甚至影响步行,关节疼痛晚上较重 ,白天减轻,肌肤麻木不仁,还伴有头晕耳鸣 ,全身无力等症状,这就可辨证为肝肾亏虚,应给予“滋补肝肾 、补气益血”的中药方 。
中医讲 ,痹证(如“类风关”)是由于感受风、寒、湿 、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 、清热以及舒经通络是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后期当配补益正气护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