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氨糖软骨素作用 > 正文

2020风湿年度盘点圆满落幕,精彩回放不容错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1月23日-24日 ,“医学界”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举办了“乘风破浪——2020风湿年度盘点 ”线上会议,会议汇聚20位大咖 ,涵盖8个疾病领域,纵览2020年度大事件,希望可以“传播风湿最强音 ,打造学术新风尚”。

  01

  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

  以“风湿”之名,作“免疫 ”之恶

  23日上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论坛在苏茵主任的致辞中拉开帷幕 ,苏茵主任表示 ,这是“医学界”与风湿学界的一场盛大联动,为广大风湿免疫科临床医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首先,李茹教授带来《2020类风湿关节炎最新进展》 ,她指出当前,亚太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总体临床缓解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RA致病性免疫细胞图谱取得多项颠覆性进展;新的生物标志分子为RA早期诊断和靶向干预提供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新的RA指南草案推出,可作为RA治疗选择的参考;新的不同作用机制药物陆续面市 ,为RA治疗带来新的选择;达标治疗、持续强化治疗和更严格的缓解目标改善患者预后。随后,叶华教授则为我们带来了《2020系统性血管炎最新进展》,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指与ANCA密切相关的原发性坏死性小血管炎 ,可分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肉芽肿性血管炎(G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AAV的类型因地域、人种存在差异,亚裔以MPA为主,肺肾受累最为常见 ,白种人以GPA为主 。在治疗方面,2020有III期临床研究,提示抑制C5a受体可以有效地代替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随着药物的研发推进 ,这将是未来治疗AAV的新武器。紧接着,刘燕鹰教授分享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5个经典疑难病例,提示我们:诊断腹膜后纤维化一定要有典型表现;表现不典型时 ,一定要活检,甚至多次活检确诊;典型的腹膜后淋巴结增生肿大,再加上患者血清IgG4确实非常高 ,也不一定就是IgG4相关疾病;免疫病症状不典型,治疗后也无明显好转时,就要考虑是否是其他疾病。刘燕鹰教授提醒 ,要想诊断好疾病,就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规范查体,抽丝剥茧 ,寻找相同中的不同,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做出明确诊断!最后 ,在讨论环节 ,直播间网友提出“灵魂拷问”: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等药物可造成肺间质病变,而指南推荐合并有肺部疾病的RA患者可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这两者之间矛盾吗?AAV的标准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 ,那是选择口服还是静滴环磷酰胺?两者的缓解率是否有区别?想知道教授是如何解答的吗?来看回放吧!

  02

  离不开激素?一定有皮损?

  23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论坛圆满落幕,张卓莉教授表示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却也是风湿领域仍旧飞速发展的一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新的一年到来,相信风湿免疫科又将迎来新的浪潮 。

  《2020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新进展》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期待呢?郝燕捷教授从科学研究进展、药物临床试验、指南推荐更新3个方面进行解读。她指出:“停用糖皮质激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可以达到的目标,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指导SLE患者激素减停的时机和方案。 ”风湿免疫领域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 ,郝燕捷教授选取了3项SLE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简要介绍了2020年SLE治疗药物相关的进展 。提到《2020银屑病关节炎最新进展》,邓雪蓉教授表示 ,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多样化,在银屑病(PsO)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新型生物标记物和影像学技术可辅助PsA的早期诊断;治疗目的应是通过定期的疾病活动度评估和适当的治疗调整,达到缓解或LDA;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免疫学表型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关注PsA的共患疾病 ,需多学科联合治疗 。宋志博医生为我们介绍了一名35岁,脱发6月余,皮疹2周(颜面部皮疹 ,口服抗过敏药及外用药无效),水肿 、无尿1周的女性患者,最终诊断为狼疮足细胞病 ,提示我们肾活检对于狼疮性肾炎(LN)十分重要;当临床与病理不符时需要更多思考;狼疮合并AKI并不都是增殖型LN或合并新月体肾炎;I型或II型LN临床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需要考虑狼疮足细胞病;狼疮足细胞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需要得到关注。最后讨论环节,在张卓莉教授的主持下,王昱教授 、李光韬教授、赵娟教授也围绕SLE和PsA ,加入了讨论:随着生物制剂时代的到来,SLE患者启用生物制剂,是规律治疗还是“按需”治疗?SLE患者 ,当前有没有实现“零激素”治疗的可能?对于PsO患者 ,肥胖或者超重与增加PsA的发病风险有何种联系?马上扫码,回看这一场最犀利、有干货的直播间提问!

  03

  进展变幻莫测,死亡率不可小觑

  24日上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论坛顺利召开。开场致辞中,沈南教授表示,2020风湿年度盘点线上会议 ,对于基层医院医生来说,通过积极参与线上学术交流与学习,可以提高对疑难病例的识别能力 ,从而造福更多风湿免疫疾病患者 。谈到《2020 SLE最新进展》,吕良敬教授认为,关于SLE的精准诊治 ,目前存在三大问题:如何在SLE临床前期预测发病风险,实现诊治关口前移?如何在疾病动态过程中精准评估预后,早期预防脏器损伤?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吕良敬教授介绍了仁济医院在SLE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并表示在精准治疗方面 ,目前已进行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验证了不同药物的疗效。皮肌炎是炎性肌病的一种亚型,是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出现肺脏 、心脏等重要内脏损害。郭强主任从机制进展、分类变迁、检查更新 、治疗新探4个维度探讨了《2020皮肌炎最新进展》,郭强教授指出,皮肌炎的诊断包含不同层次 。第一层是临床表型的识别。除了大家所熟悉眶周水肿、Gottron征、Gottron疹等皮肌炎特征性皮疹 ,还要善于识别技工手 、甲周血管病变、颈前V型疹、披肩征等某些皮肌炎亚型好发的皮疹;第二层是免疫学特征的识别。充分使用肌炎抗体谱筛查,熟悉皮肌炎特异性与相关性抗体的意义;第三层是干扰因素的识别 。最后,在讨论环节 ,叶霜教授指出首先要用系统思维搭建完整的临床 、研究以及转化的系统架构;第二,以开放深入的科学思维完成纵深的系统性工作,将有助于临床难题的解决;第三 ,合理有效地利用患者资源。在新的征途上,正确提出科学问题,探索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病例资源的支撑下 ,完成好的临床研究,解决临床中的关键问题,将是每个风湿同仁肩上的重任。最精彩的观点纷呈 ,最激烈的表达交锋;错过直播,还有回放!

  04

  痛风&骨关节炎

  最常见的疾病,最广泛的患病人群

  24日下午 ,随着李芬教授的致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论坛正式开启,她指出 ,“医学界 ”与4大风湿免疫科的线上会议,是一种新兴且有用的学习方式 。湘雅论坛是最后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 ,为上亿关节炎患者的诊疗期望作出贡献。

  首先,凌光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痛风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盘点了2020年度痛风领域的最新进展 ,也为痛风的规范诊疗带来了湘雅经验。凌光辉教授总结道 ,痛风是最需要慢病管理的风湿性疾病之一,健康生活方式是其治疗的基础,血尿酸持续达标是痛风治疗的关键;加强痛风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依从性,是痛风疗效的保障 。因此,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降尿酸治疗及慢病管理 ,有望逆转和治愈痛风 。为了盘点《2020骨关节炎最新进展》,谢希教授从骨关节炎(OA)病因及机制研究进展、病理改变 、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展开,他表示OA的病因尚不明确 ,与创伤 、年龄、代谢、饮食 、性别、免疫以及生活方式等相关。治疗方面,谢希教授从缓解OA疼痛药物,抑制软骨破坏、促进软骨修复药物 ,靶向抑制软骨下骨重塑药物,抑制OA滑膜炎症药物,膝OA关节腔注射5大类详细说明。随后 ,李姝医生介绍了1例进行性关节肿 、活动受限14年 ,加重2年的患者,最终诊断为肥大性骨关节病(HO);李姝医生指出HO诊断不难:在临床上遇见典型杵状指、颜面部皮肤增厚、长骨骨膜增厚的患者,行长骨X线检查易诊断该病 ,而临床上很多患者隐性起病,需要更仔细地询问病史及查体 。会议的最后,面对直播间网友的提问——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进入成年后期无症状稳定期 ,这个稳定是如何判别的?2019年更新的ESCEO和OARSI指南在治疗膝OA上一些意见是不同的,那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很多痛风患者对痛风认识度不够,无症状时没有诊治 ,那么无症状真的不需要治疗吗?4位教授做出了何种答复?扫码回放就知道!

  随着2021年的脚步匆匆,至此乘风破浪——2020风湿年度盘点大会圆满结束。传播风湿最强音 、打造学术新风尚,新的一年希望我国风湿免疫事业再上层楼、各位风湿免疫同仁再创新高。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2021风湿年度盘点,我们再相约!春节能回家吗?

  家乡的隔离政策是什么?

  附近的核酸检测机构在哪里?

  一切尽在医学界医生站“春运防疫政策查询 ”这些信息不仅免费查

  还有免费防疫礼包领取

添加客服微信:WLW361(点击微信复制)下单货到付款

添加客服微信! 下单货到付款!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