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肚子能降低炎症,“吃饭七分饱”的科学原理又多了一条 |新科普】
- 氨糖软骨素功效
- 2021-03-29
- 70
中国有句老话:“吃饭七分饱。 ”现代科学证明了这句话的科学性 。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自然·代谢》杂志上发表论文 ,发现了间歇性禁食可以改善哮喘 、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疾病的分子机制。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教授殷卫海表示,“吃饭七分饱”有利于健康和延缓衰老,间歇性禁食的保健效果则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往研究显示 ,时隔8—12小时的间歇性禁食可能对健康有益,如降低人体内的炎症水平 。
节食干预对健康有益
殷卫海教授介绍,“吃饭七分饱”这一中医养生理论早已被西方科学证明 ,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医学智慧。
1935年,美国科学家克莱夫·麦凯等人首次报道了节食能延长小鼠寿命的实验结果。从那以后,节食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都被证明能有效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虽然很难在人群中开展全生命周期的节食实验 ,但是以人为对象的短期实验表明,不造成营养不良的节食干预对健康有益。
殷卫海说,科学家已对节食的作用机理做了大量研究,提出多种理论假说 ,也找到一些相关基因及调控通路,但是仍然有许多未知环节需要深入研究。《自然·代谢》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就补上了其中一个环节 。
以往研究发现 ,间歇性禁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提示禁食或许是一种干预人体免疫系统的手段。禁食为何能干预免疫 、降低炎症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科研团队招募了28名健康志愿者,让他们禁食24小时 ,并分别在基线、禁食后、复食3小时后,对他们的免疫细胞进行RNA(核糖核酸)测序和免疫表型分析。通过免疫表型分析,科研人员将细胞分为三类:激活的单核细胞 、CD4+T细胞、CD8+T细胞;髓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 、经典单核细胞、CD4+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NK细胞、B细胞 。深入研究显示 ,禁食的抗炎作用,主要来自对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抑制。
在殷卫海看来,这个发现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但因为是28人的小规模研究,其科学性还有待未来进一步检验。
间歇性禁食可保健益寿?
“辅助性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类型,它们像免疫细胞军队中的侦察员,发现病毒或细菌入侵后 ,会向具有攻击能力的免疫细胞报告 。 ”殷卫海解释说。辅助性T细胞的表面有抗原接受器,能识别抗原。受到抗原刺激后,它们会增殖并分化成活化辅助性T细胞 、记忆辅助性T细胞 。前者分泌白介素 ,后者对第一次接触的抗原进行特化,从而激活其他类型的可产生直接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
辅助性T细胞虽然是人体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侦察员”,但它们也有“副作用”——有时会让免疫细胞过度激活 ,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哮喘等炎症疾病。而禁食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所以能降低体内炎症水平,而且禁食时间越长 ,抑制效果越显著 。
这项研究成果对我们的保健养身有什么指导意义?殷卫海认为,“吃饭七分饱 ”肯定有利于健康、能延缓衰老,而间歇性禁食对健康的作用 ,尚无定论。据了解,包括硅谷企业高管 、德国企业高管在内的不少欧美白领坚持不吃午饭,每天中午只喝水,希望通过这种间歇性禁食保健益寿。在中国 ,也有“辟谷”这种类似的养身方法 。
需要注意的是,禁食时间不可过长,间歇性禁食的间隔以8—12小时为宜。其保健养身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科学证明 ,不应成为指导大众生活的普适性原则。公众选择间歇性禁食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切不可为了健康而饿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