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肾阳这么做,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过好冬!
- 氨糖软骨素功效
- 2021-03-23
- 108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的范畴。何为痹?《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 。 ”《景岳全书·风痹》也有记载:“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不可不察。”
也就是说 ,中医认为,风寒湿等外在的邪逆侵袭,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或病情加重的导火索。外感寒湿之邪 ,在内则肾阳亏虚,气血运行受阻,筋骨缺失养分 ,最终表现为关节疼痛 、肢体僵硬等症状 。
寒多则热少,阴盛则阳虚。人体和大自然息息相关,冬日寒冷,昼短夜长 ,本就寒湿横行,阳气不足;而五脏又对应四季,冬季的应时之脏是肾 ,肾气盛于冬季,也更容易发生与之相应的病变。于是“内忧外患”之下,类风湿关节炎在冬季复发或症状加剧 ,也就不足为奇了 。
因此,除了常规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冬季更要因时制宜 ,温补肾阳,从内在调理体质,恢复阴阳平衡 ,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痹症,中医认为要:“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 ,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 ,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也就是说,急性期先对标缓解症状 ,康复期则治本调理体质 。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是内治,中医最常采用中药汤剂内服的方式,从肾阳虚的本质入手 ,使用熟附子、干姜为君药,温阳散寒,除湿通痹 ,补肾扶阳。
须知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不足的要尽力用后天的努力弥补 ,因此温补脾胃也十分重要,可用麸炒白术健脾除湿,太子参、大枣 、炙甘草等补益脾胃之气。
此外 ,海风藤、威灵仙、豨签草 、鸡血藤等祛风湿、通经络的中药,也是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可配合使用。
谈到用药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中成药相较于中药汤剂 ,更为方便 。以腰痛宁为例,它含有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君臣佐使 ,共奏疏散寒邪、温经通络 、消肿止痛之功,对于关节炎痛有着独到的功效,可以帮助控制病情的发展。
内治调养,外治疏通 ,例如中药熏蒸、膏药敷贴、针灸、艾灸 、推拿等,都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手段。比如针灸阳池、阳谷、肾俞 、关元、气海等具有温肾助阳功效的穴位,配合热敷按摩 ,效果更佳 。
除了药疗,还有食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冬季要少吃生冷的食物或水果,除了温度低的 ,还有性寒凉的,比如鸭肉、螃蟹 、木耳、海带、黄瓜 、绿豆、梨等。适当地进补,但要温补 ,大辛大热之物如羊肉、狗肉等并不可取,而萝卜 、黑豆、红枣、山药、板栗 、枸杞等性甘平的食物才是优选 。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